8月3日,巴黎奧運會男女混合4×100米混合泳接力決賽,中國隊派出徐嘉余、覃海洋、張雨霏、楊浚瑄,以3分37秒55刷新亞洲紀錄,摘得銀牌。美國隊以3分37秒43刷新男女4×100米混合泳接力世界紀錄奪冠。
看著一塊塊獎牌收入囊中,感慨游泳隊健兒的拼搏精神之余,細心的朋友可能也發現了,游泳選手們大夏天的,卻還穿著厚實的羽絨服。反觀其他項目則大多比較「清涼」,比如乒乓球運動員賽前搭配的是薄外套。
游泳運動員賽前為什麼要穿羽絨服?
其實,理由很簡單,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保暖。這聽起來有點廢話,實際上也迎合了大家的生活體驗,那就是,冷了肌肉會發僵。在較冷的環境里,身體會產生一系列反應來保證內臟、大腦這些關鍵器官的溫度,就是所謂的核心溫度。
首先體表的血管會主動減少供血,以此減少散熱,所以才會出現皮膚蒼白的外表。同時,四肢等身體遠端的肌肉血液供應也會減少,如果核心體溫繼續下降,肌肉還會不受控的收縮,以便產生熱量。在我們能感受到顫抖之前,肌肉的僵硬已經發生了。
對于大部分人,這些小小的肌肉緊張并不會造成什麼太大的困擾,但是對于決勝在毫厘之間的運動員就要另當別論了。
在2018年3月份的《歐洲運動科學雜志》(Eur J Sport Sci)上,英國東倫敦大學的運動生理學家安迪·加布里斯(Andy Galbraith)和艾米·威爾莫特(Aimee Willmott)發表了一篇題為《轉換期著衣策略和他們的體溫以及100米游泳表現》的研究論文。
在這項研究中,科學家招募了9名游泳運動員,他們的100米自由泳平均賽季最佳成績是61.54秒,按照我國的運動員等級標準超過了2級運動員達標成績。
這些運動員先進行30分鐘游泳熱身,然后進行7分鐘更衣。更衣后分組,一組穿保暖大衣,一組只是穿著泳衣,然后進行30分鐘轉換,在這期間所有運動員只能坐著等。之后進行100米自由泳測試,結果發現,穿保暖大衣的時候,平均體表溫度比不穿時高1.55℃(33.49℃/31.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