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在奧運賽場砍下高分,并不是容易的事情。畢竟在FIBA的吹罰體系之下,高強度的對抗屬于基本操作。尤其對于那些頭號得分手,更是會傾盡所有來進行防守。因此如果能在奧運賽場之上,單場拿到40+的高分更是難上加難。
不過在奧運會的歷史上,還是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,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關注一下,那些能在奧運賽場瘋狂砍分的球員吧!
第十名:米爾斯(澳大利亞)
單場得分:42分
米爾斯是不折不扣的FIBA戰神,每次代表澳大利亞的國際大賽,他都能夠展現出良好的競技狀態。他單場42分的表現,就是在上一屆的東京奧運會完成。在銅牌爭奪戰中,澳大利亞與斯洛文尼亞遭遇。面對新生代的東契奇,老將米爾斯全場表現出眾,最終貢獻42分和9助攻的數據,幫助球隊收獲一枚寶貴的獎牌。
而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,首次代表澳大利亞出戰開始,每次的奧運會米爾斯就從來沒讓球迷失望過。08年面對美國夢之隊,他拿到20分的數據;到了12年的倫敦,米爾斯更是在東道主身上狂砍39分。如今巴黎奧運會首戰,澳大利亞就遭遇到強敵西班牙,相信米爾斯依然會跟我們帶來精彩的個人發揮。
第9名:杜拉特(秘魯)
單場得分:44分
在秘魯這片籃球發展相對貧瘠的土地上,杜拉特的出現在國際籃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在1963年的世錦賽上,雖然秘魯成績不佳,但杜拉特直接化身無所不能的戰神,根本沒人能夠阻擋住他的得分腳步,最終他成為當屆比賽的得分王。
到了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,杜拉特延續著良好的競技狀態,并且貢獻了單場44分的表現。
在他為秘魯效力的時間里,幫助球隊五次站上南美錦標賽的領獎台。
第6—8名:施密特(巴西)
單場得分:44分(2次)、45分、46分(2次)
毫無疑問,在世界籃壇的歷史之中,施密特有著難以撼動的地位。超過2米的身高,卻有著非常靈活的跑動和柔和的手感,這一切都讓施密特成為籃球場上BUG一般的存在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