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華在《活著》的序言里寫道: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,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。
活著,是我們最基本的目的,從小到大都在為這個目的奮斗著。小的時候,父母又打又罵又哭又勸,逼我們好好讀書,是為了讓我們考上好的大學,拿到更好的文憑,才能有找到好工作、得到更高收入的資本。
長大之后,玩命工作,一邊在心里對老闆罵罵咧咧的,一邊不得不加班,把大量時間花在工作上,是為了拿到能夠讓自己和家人活下去的工資。
好不容易退休了,不用再拼了命工作了,我們依然在為如何活著發愁。有的人自己手里沒有養老的資本,兒女可能也養不起父母甚至需要父母幫助,不得不繼續操勞著已經衰老的身子繼續賺錢,給自己給兒女獲取活著的資本。
而有錢的人則在想,怎麼樣才能活得舒服點,活得久一點,畢竟,苦了大半輩子,自然希望多享受一些。
然而,很多人光顧著賺錢了,卻不知道,要想晚年幸福,安度下半生,不是光有錢就行了的。
前不久,我去探望了一位生病住院的親戚,作為一個過來人,他總結了自己的教訓:「年過50才發現,人生下半場,拼的是兩樣寶貝。」
這位親戚今年55歲,算不上多大,可是,從前年開始,就經常住院,光今年就住院了兩次。
而這一次情況極其糟糕,被查出了肺癌,已經到了中晚期,需要接受化療。
一提到自己患肺癌的事情,他就感到懊悔:「由于工作壓力大,我精神緊張,感覺吸煙可以緩解,煙癮很大,一天一兩包是常態,有的時候更多。之前去體檢,醫生就警告我,不能再抽了,我的肺不好了。可是,我戒不掉,也覺得醫生的話夸大了,沒當回事。」
雖然他手里有些錢,有個十來萬的積蓄,也有一套房子,但是,在癌癥的面前,這些錢根本不夠看的,目前,他積蓄已經花完了,再考慮賣房的事情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